关于“创新”的好词好句
浏览次数:
有用:
描写创新的词语
- 别出机杼(别:另外;机杼:织布机,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
- 辞无所假(辞:文词;假:利用。写文章时用词有所创新,没有因袭前人。形容文章自成一家,有独特的风格。)
- 独开生面(生面:新的局面或形式。指独到地开创新的局面或形式。)
- 断鳌立极(比喻开创新局面,创建伟业,树立最高准则。)
- 反其意而用之(其:他的;意:意义;用:使用。指按照与原来相反的意思去引用或使用词语、典故等。也用来指文艺创作等有创新或突破前人的束缚。)
- 泛驾之马(泛驾:不服人驾驭。不服从驾驭的马。比喻很有才能而不循旧规的人。也形容敢于创新的人。)
- 弃旧开新(弃:抛弃;开:开创新的。形容事物向前发展。)
- 自我作祖 (自:从,由。由我创新,不循旧法。指不因袭前人旧例,有所创新。)
- 祖述有自(祖述:效法或遵循前人的行为和学说。指效法前人,又有自己的创新。)
-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 标新立异(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
- 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 革故鼎新(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指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等。)
- 吐故纳新(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吸收新的,不断更新。)
关于创新的名言
- 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人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 —— 贝弗里奇[英国剑桥教授]
- 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 托马斯·彼得斯[美国管理学大师]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江泽民
- 科学研究工作,尤其富于创造性的意义,尤其是要依靠自力更生。当然,自力更生并不等于封锁自己。 —— 李四光
-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 徐悲鸿
- 科学的幻想归根结底是科学和技术的大胆创造。 —— 费定[苏联作家]
- 异想天开给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这是每一个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 —— 巴乌斯托夫斯基[俄国散文家]
- 遇到难题时,我总是力求寻找巧妙的思路,出奇制胜。 —— 朱清时
- 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 ——鲁迅
-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 ——卓别林[喜剧演员]
-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江泽民
- 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 ——李四光
- 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 ——爱因斯坦[美国物理学家]
- 对新的对象必须创出全新的概念。 ——柏格森[法国哲学家]
- 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 —— 约翰·洛克菲勒[美国实业家]
- 有人认为,只有诗人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 —— 列宁
- 做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规、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来,让世人大吃一惊。 —— 费尔马[法国数学家]
- 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松下幸之助[松下电器创始人]
- 不创新,就死亡。——佚名
-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爱因斯坦[美国物理学家]
-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就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罗曼·罗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
关于创新的诗句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朱熹《观书有感》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明·郑板桥
关于创新的句子
- 如若说,在创新尚属于人类个体或群体中的个别杰出表现时,人们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尚可为时代所容,那么,在创新将成为人类赖以进行生存竞争的不可或缺的素质时,依然采用一种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则无异于一种自我溃败。
-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 只有先声夺人,出奇制胜,不断创造新的体制、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压倒竞争对手的新形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创新,可以从需求的角度而不是从供给的角度给它下定义为:改变消费者从资源中获得的价值和满足。
- 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
- 以空前未有的热情,焕发青春的创新功能,激发人人独特的创新精神,使民族的、国家的创新智慧来一个总发动!使个体的、群体的创新潜能来一个大爆发!
- 创造力对于创新是必要的,公司文化应该提倡创造力,然后将其转变成创新,而这种创新将导致竞争的成功。
- 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
- 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
- 一个人想做点事业,非得走自己的路。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提出问题,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开了创新的第一步。
- 把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追求,从人群中的局部人、少数人,扩大到人群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有机构成的一部分,这种趋势在二十世纪末已初露端倪。
- 光看别人脸色行事,把自己束缚起来的人,就不能突飞猛进,尤其是不可能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里生存下去,就会掉队。
- 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
- 在科学研究中,是允许创造任何假说的,而且,如果它说明了大量的、独立的各类事实,它就上升到富有根据的学说的等级。
- 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
- 企业的成败在于能否创新,尤其是当前新旧体制转换阶段,在企业特殊困难时期,更需要有这种精神。
- 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
- 创新是古老大海上的一叶方舟,崭新的风帆扬起一片新的源泉;创新是绿茵草地里的一朵花朵,嫣红的花蕾绽放一抹新的希望;创新是苍苍蓝天中的一个太阳,灿烂的光辉闪耀一道新的永恒。
- 创新需要智慧;创新需要头脑;创新需要灵感。
- 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进之路;创新是思路,引导我们前行。
-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我国经济国际分工地位,是目前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保发展的重要举措。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是中央企业群众性创新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企业创新文化、培养青年创新人才等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
- 要完成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任务,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要不断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必须大力弘扬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 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和方法创新。
- 如果说创新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创新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多少笑声都是创新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创新揩干的。创新的港湾温情脉脉,创新的清风灌满征帆。创新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
- 创新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创新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创新是用永恒的执着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没有了创新,整个民族就是死水一滩;没有了创新,一个民族前进的脚步将步履维艰;没有了创新,一个民族就会被历史遗弃。
-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国家发展的长久推手,是世界繁荣的永世奇才。
- 我们要拥有创新的理念,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行动才可以谱写21世纪的新篇章!
- 创新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创新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创新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创新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关于创新的故事
-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
-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他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
- 长期以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体系”的理论统治着人们的头脑。托勒密认为地球居于中央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都环绕地球运行。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推翻了托勒密的理论,阐明了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而后,布鲁诺接受并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有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亏现象等。不久,开普勒分析布拉赫的观察资料,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并提出行星三大运动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因此可以这样说:科学是不断发现的过程,真理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 1884年,沃德曼是欧洲一家公司的职员,一次他从好几位竞争者中为自己的公司拉到一笔生意。但是当他递上一瓶墨水和一支当时人们使用的羽毛笔,请对方在合同上签字时,不料从笔尖滴下几滴墨水,把合同给弄脏了。更糟糕的是,合同上的关键的字句被染得模糊不清。沃德曼只得请对方稍等片刻,让他去重新拿一张合同纸来。可是就在沃德曼离开的那一会儿,另一家公司的业务员乘机抢走了这笔生意。这使沃德曼十分沮丧,他认为问题出在那支羽毛笔上。强烈的悔恨与愤慨的感情,变成了一种巨大的力量,他决心研制一种使用方便、墨水能自动地均匀流出的笔。经过努力,沃德曼终于发明了自来水笔。虽然当时的自来水笔远远不如现在的钢笔这样精巧,但也不再像羽毛笔那样使用不便和容易滴出墨水了。由于沃德曼是这样研制出自来水笔的,所以有人把自来水笔的诞生叫做“盛怒之后的发明”。我们把象他这样因为激愤的心情促进创造性思考叫做利用情绪思考法。
-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据说,有次练书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画来画去。妻子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字。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听后,猛然醒悟到: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
-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商鞅为了维护秦国统治者的利益推行了一系列变革措施。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轻的国君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于是下了变法图强的求贤诏令。商鞅就是在这个时候自魏国来到秦国的。商鞅到秦国后,宣传“强国之术”,决心协助秦孝公进行社会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为左庶长。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国两次公布了新法。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正是由于它的作用,秦朝的历史才变得如此辉煌
- 1899年6月初,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俩开始正式阅读与钻研有关航空与飞行方面的书籍。 1903年12月17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他俩制造出人类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并且试飞成功。仅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他俩便实现了人类几千年的飞行梦想,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在反复进行滑翔试验中,莱特兄弟发现气压中心侧转的现象——弯曲的翼面气压中心并不总是像平翼面承受的气压中心一样往一个方向移动。这一重大发现与许多科技书籍的论点相违背——科学家们已经获得的关于大气对机翼压力的数据竟然有许多是不正确的!莱特兄弟于是在1901年下半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能对模型机翼进行准确试验的风洞,用两个多月时间使用风洞进行了200多次各种类型翼面试验,取得了一整套科学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设计出飞机。莱特兄弟不迷信书本,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这是创新必备的可贵品质。
- 美国历经百年的自由女神铜像翻新后,现场存有 200 吨废料,难以处理。一个名叫斯塔克的人,自告奋勇,主动承包清理。他将废料分类整理,把废铜皮改铸成纪念塔,废铅改铸纪念币,水泥碎块整理做成小石碑装在玲珑透明的小盒子里,让大家选购。结果,本来无人问津难以处理的一堆垃圾,顿时化腐朽为神奇,身价百倍,人们争相购买, 200吨垃圾很快被一抢而空。正是由于斯塔克不拘泥于传统方法,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使别出心裁的他想出了多种处理办法,由此而获得大利。
- 在微观物理学中,高能条件下只能产生一些寿命极短的粒子,依照惯例,探索这些微粒,使用普通的低分辨率的仪器足以应付。 19世纪70年代初,对重光子的研究裹足不前,陷入困境,当科学家们纠缠于实验过程本身时,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却机敏地把目光转移到测试仪器上,并花了两年多时间,耗费巨资研制了一架高分辨率的探测器。这一举动立刻遭到了许多物理学权威的嘲笑和否定——因为,这样做太奢侈了,而且毫无价值 ! 创造性的思维在获得成功之前,往往显得微不足道,甚至遭人唾弃。然而,正是借助这架仪器,在 1974 年,丁肇中发现了 “J” 粒子,这一发现轰动世界物理界。
声明:图片摄影vidar nordli,授权基于unsplash.com。
[关注公众号“作文素材吧”,可下载电子文档]
作文素材吧 www.zwsc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