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足常乐”的好词好句
浏览次数:
有用:
描写知足常乐的词语
- 满足、常足、释然、安然、坦然、淡薄、豁达、满意、习惯、适应
- 自得其乐、乐天知命、安然自得、顺其自然、心满意足
- 称心如意(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 如愿以偿(偿:实现、满足。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 怡然自得(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 安分知足(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 安于现状(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 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 富在知足(有了财富之后,要知道满足,不要贪得无厌。)
- 弃其馀鱼(馀:读yú。比喻节欲知足。)
- 随遇而安(随:顺从。遇:遭遇。安:安然自得。顺从环境的变化而安然自得;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并感到满足。)
- 知足知止(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
- 饮河满腹(比喻人应知足,贪多无益。)
- 知止不辱(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同“知足不辱”。)
- 一枝自足(一枝:一根枝杈。足:满足。有一根枝杈也就满足了。比喻能得到维持生活的一席之地就知足了。)
关于知足常乐的名言
- 人心不足蛇吞象。——谚语
- 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梦里无惊。——《治家格言》
- 祸生于欲得,福生于自禁。——汉·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 对于不知足的人,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富兰克林[美国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 人不要求全,应该知足,而只有守分,才会知足。——曾仕强[台湾交通大学教授、管理大师]《胡雪岩的启示》
- 谁要是在内心里真正是知足常乐,他就能获得一切幸福。——古印度故事集《五卷书》
-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殆,危险。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的平安。)
- 为人但知足,何处不安生?——耶律楚材[蒙古帝国大臣]
-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曾国藩[清朝军事家、政治家]
- 金钱是一种有用的东西,但是,只有在你觉得知足的时候,它才会带给你快乐,否则的话,它除了给你烦恼和妒忌之外,毫无任何积极的意义。——席慕蓉[台湾女诗人]
-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满足的快乐的。)
- 所谓幸福的人,是只记得自己一生中满足之处的人;而所谓不幸的人只记得与此相反的内容。——荻原朔太郎[日本诗人]
- 人最大的财富,是在于无欲。——塞尼逊[罗马哲学家]
- 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海伦·凯勒[美国盲聋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 幸福的最大障碍就是期待过多的幸福。——丰特奈尔[法国科学作家]
-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张英曾《聪训斋语》
关于知足常乐的诗句
- 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北宋·林逋
-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清·纪昀《训次儿》
-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明《增广贤文》
- 自足了余生,此外复何欲。——宋·卫宗武《知足》
- 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汉·嵇康《养生论》
关于知足常乐的句子
- 知足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常乐是一种幽幽释然的情怀。学会知足,才能在当今社会执着地追求人生目标;学会知足,才能用超然的心态面对眼前的一切;学会知足,才能使生活多一些光亮,多一份感觉。愿每个人都能战胜自我,少些欲念,多些恬淡,少些抱怨,多些快乐,让生活充满温馨的阳光。
- 一个人感到幸福,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 富贵荣华有如过眼烟云,真正达观的态度是安贫乐道,知足常乐。
-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样流逝,不留痕迹。有人喜欢伤春悲秋,有人喜欢享受当下,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知足方能常乐。
- 知足常乐。多想一下自己拥有什么,你会学会知足,同时,你也会快乐起来。
- 唐伯虎才华横溢,少年成名,但却因命运捉弄而与仕途擦肩而过。他没有悲伤,没有消沉,反而潜心钻研文学、绘画,终有大成。唐伯虎对所谓的荣华富贵看得很淡,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到满足和快乐,一句“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即可看出这位大才子达观、超脱的人生态度。
- 纳兰容若的恬适生活令他沉醉,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所以他是快乐的。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虽仕途不顺,但他不过分悲叹自己,反而生出这样的大境界,怎能不令人敬佩?还记得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吗?“你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皇帝的一句话,即刻就断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伤过,低徊过,但他最后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勾栏瓦肆之地浅斟低唱,追寻自己的内心。朝廷只是少了一位小官,却成就了一个大词人,璀璨了两宋文坛。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你就会快乐的。
- 人生就像一场梦,要做个好梦,就得带着微笑,多看看自己拥有的,比如亲情、友情。如果你懂得自己拥有多少珍贵的东西,怎么会不快乐呢?
- 当你失去的时候,不要耿耿于怀,懊恼不已,不如享受自己已有的,也许会轻松许多。当你已拥有了自己渴望的东西,回顾一下,是否失去了什么,还欠缺什么,切忌不思进取。
-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多了还想多,有一百万了,就想有一千万,正所谓欲壑难填,人心不足蛇吞象。总想如何让自己多起来,自然就要劳神费思、投机钻营、挖空心思,甚至会去不择手段,这样的话,人还会快乐么?只有知足,才能常乐。
- 知足是一种心境,是遇到逆境时的从容淡定,面对背叛与失去时的宽容一笑。少在意一点自己所没有的,多回头看看自己所拥有的,知足的你,便会拥有一颗波澜不惊的宁静和坚毅的心。
- 我们应该学会“知足常乐、能忍自安”,“平平淡淡才是真”,让自己活得坦然,在“慢生活”中怡然自得,使他人因为有你而感到踏实和快乐。
- 知足,是对自己已经得到的生活或者愿望感到满足,对强于自己者不嫉妒,对弱于自己者不骄矜,对需要救助者尽其所能施以援手。
- 知足并不是安于现状,而是对现有收获的充分珍惜,对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也是对现有潜力的充分挖掘,为今后的创新和进步提供平台。理性的进取,应该以知足常乐的心态为基础。
-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这其中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行动去实践。知足就是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贪得无厌;知不足就是明白自身的缺陷,知错必改;不知足就是在事业的追求上永不停歇,人生不止,自强不息。
- 知足者,贵在知不可行而不行。不知足者,贵在知可行而必行。如果知不可行而强行,必无功而返;如果知可行而不行,则会错失良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够知足地对待名利,又能不知足地对待事业,知足就会成为不知足的辅助和铺垫,不知足就成了知足的凝聚,这是人生境界的升华。
- 俗话说得好“世上无如人欲险”“人心不足蛇吞象”。人一定要能节制自己的欲望,现在的社会由于改革开放,社会财富急剧增加,很多人绞尽脑汁,要多吃多占,到头来还不是双腿一蹬,两手空空。知足长乐说了千年,人们怎么就是想不明白呢!
关于知足常乐的事例
- 水置座右 唐代人孔若思,父亲早逝,母亲褚氏亲自管教训诫,后来孔若思在学问和行为道德上都有很高的声望。孔若思年少的时候,有人把贞观名臣也是大书法家褚遂良的数卷真迹送给他,孔若思只肯接受一卷。送字的人说:“这是稀世珍品,现在的价值比黄金还贵,你为什么不全收呢?”孔若思说:“如果比黄金还贵,那一卷都多了!”于是将收下的那幅字又截去一半,还给人家。之后,孔若思被举荐为明经之士,一步步升迁为库部郎中。孔若思常对人说:“做官做到郎中,我已经很知足了!”他就把一石静止的水放在自己座位旁边,以此来表示自己心如止水,知足无求之意。后人常用水置座右来形容知足。
-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
- 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跑,跑一段路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这个人就不要命的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已筋疲力尽,摔了个跟斗再也没有爬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一个坑,就地把他埋了。牧师在做祈祷的时候指着墓地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 有一天,一个国王独自到花园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都萎谢了,园中一片荒凉。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由于自己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因此厌世轻生,死了。松树又因怨恨自己未能像葡萄藤那样多结果子,也死了。葡萄藤哀叹自己终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可爱的花朵,也死了。牵牛花也病倒了,因为它叹息自己没有紫丁香那样芬芳。其余的植物都垂头丧气,自怨自艾。只有顶细小的心安草仍在茂盛地成长。国王问道:“小小的心安草啊,我真喜欢你。别的植物全都悲观厌世了,为什么你这这么勇敢,似乎一点也不沮丧呢?”小草回答:“国王啊,我一点也没有灰心,一点也没有失望。虽然我算不了什么,但是我知道,如果你国王想要有一棵橡树,或者一棵松树,一丛葡萄藤,或者桃树、牵牛花、紫丁香等等,你会叫园丁去把它们种上。而我知道你有求于我的是要我安心做小小的心安草,所以我就心满意足地去作小小的心安草。”
- 有一个小孩,大家都说他傻,因为如果有人同时给他5毛和1元的硬币,他总是选择5毛,而要1元。有个人不相信,就拿出两个硬币,一个1元,一个5毛,叫那个小孩任选其中一个,结果那个小孩真的挑了5毛的硬币。那个人觉得非常奇怪,便问那个孩子:“难道你不会分辨硬币的币值吗?”孩子小声说:“如果我选择了1元钱,下次你就不会跟我玩这种游戏了!”这就是那个小孩的聪明之处。的确,如果他选择了1元钱,就没有人愿意继续跟他玩下去了,而他得到的,也只有1元钱!但他拿5毛钱,把自己装成傻子,于是傻子当得越久,他就拿得越多,最终他得到的,将是1元钱的若干倍!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妨向那“傻小孩”看齐——不要1元钱,而取5毛钱!
- 南北朝时,有一位道教宗师在茅山隐居并创立了茅山派,他就是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陶弘景。在读书过程中他对道教和医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6岁的时候,他干脆辞官不做,到茅山华阳洞隐居。梁武帝萧衍未曾做皇帝前,就和陶弘景相识,知道他很有才能,就想请他出山做官,但陶弘景婉言谢绝了。有次萧衍在诏书中说:我能给你荣华富贵,山能给你什么啊?陶弘景写了一首诗回答萧衍,这就是流传千古的《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意思是说:你问山中究竟有什么让我如此着迷,我喜欢岭上的白云灵动飘逸。它们飘渺而美丽,令人心旷神怡;你体会不到这种快乐,我也很为你可惜。萧衍还是不放弃,又催促陶弘景出来当官,他就画了两幅画,让人带给萧衍。一幅画上是:一头水牛散放在田野里,甩着尾巴,对着水草吃得正欢;另一幅画的牛则被加上了金笼头,有人执着鞭子在驱赶它,那头牛也耷拉着耳朵和尾巴,没有灵气。萧衍一看,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就笑着说道:“这个人向往自由,没有什么富贵的念头,看来是没办法能让他出来做官了。”于是死心了。
- 明朝的薛瑄做官非常清廉,从不为自己谋取利益。他负责监管湖广银场,管理20多处银矿,有民夫50余万人。这里多年管理混乱,贪污成风。他对贪污的官员依法严惩,恢复了银场秩序。监管银场三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离任时他也两袖清风,为此他还特地写了一首诗,以表达自豪的心情。他在京城里做了五年的御史(检察官),省吃俭用才在京城买了两间小屋。屋子狭小得只能放下桌椅和床。苦恼的是东墙下非常暗却没有窗户,再想要做一个窗子,家里的钱却已经花光了。这时他的儿子薛淳找来一辆废弃的旧车,拆掉两旁的长木头,以中间的方形框作为窗棂,在东墙挖了个洞,把这个“窗户”装了上去。薛瑄从外面回来,就写了一篇文章专门记叙这件事,文章题目叫做《车窗记》。在文中他说:“我虽然做到御史这么大的官,竟装不起像样的窗户,以至于要拿这东西代替,假如富人们看见了,一定会捂着嘴偷笑吧。我在生活方面太笨拙,竟到了这种地步。但是当我坐在窗下读着古书的时候,阳光照射进来,凉风吹拂,我顿时觉得心旷神怡,就忘却了一切,再也不觉得这屋子狭小了。”他又总结说:“我的屋如此,可以说很简陋了,但是我很安心住着,就忘了它的简陋,这就是住的屋子虽小而心胸广大啊。那些贪婪的人和奢侈的官吏们,房屋高耸,装饰豪华,可以说是高大而且华丽了,但是他们却挖空心思的贪财享乐,住得并不安稳,日日夜夜劳神费力,谋划着要再扩大一下,这就是住的屋子虽大而心胸狭小啊。
[关注公众号“作文素材吧”,可下载电子文档]
作文素材吧 www.zwsc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