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旷世圣哲
人物导语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别号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哲学家。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文人用兵当以三人为最:诸葛亮、王阳明和毛泽东。有人说:中国历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王阳明,加半个曾国藩。有人说: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者,只有两人:一是明朝王守仁,一是清朝曾国藩。毫无疑问:王阳明乃一代旷世圣哲。
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说: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作为中国人,不可不知王阳明。
守仁格竹
在王阳明生活的年代(明代,1472年-1529年),朱熹是仅次于孔子的第二大圣人。他的《四书集注》是科考指定教材,他的思想被公认为“天下之真理”。朱熹一生所追求的东西叫做“道”。道,就是天下所有规律的总和,洞悉了道,就可以洞悉世间一切。如何才能悟道?朱熹说:格物致知。
格,就是琢磨的意思——只有不停地格物,与事物亲密接触,才能明白其中包含的“理”。
对于朱熹的学说,天下读书人无人深究,也从不怀疑。但是王阳明偏要亲自去验证一番。
21岁那年,读完朱圣人之著作后,王阳明邀请朋友一起到家中“格竹”。两人坐在院中一棵翠竹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竹子,希望参透竹子的变化玄机,掌握时间万物的变化规律。格了三天三夜,朋友砰一声晕倒了。格了七天七夜,王阳明也砰一声晕倒了。苏醒之后,王阳明长叹:“圣人之说可疑也!”
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素材点拔】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守仁格竹,格到晕倒),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知。
对抗刘瑾
明武宗时期,太监刘瑾只手遮天,把持朝政,三位“顾命大臣”刘健、谢迁、李东阳起来上书反抗,可是刘瑾深受皇帝宠信,三人的权力遂被剥夺。有几个大臣为三人打抱不平,反抗者不是被关进大牢,就是直接送命。一时间,朝里朝外,人人禁若寒蝉,大家再不敢议论刘瑾。
在大家都陷入集体沉默的危险时刻,兵部小吏王阳明却勇敢地站了出来。他直接上书皇帝朱厚照,为三位大臣和几个御史抱屈。结果可想而知,王阳明马上遭到了逮捕,进了大牢,被狠狠打了四十大棍,皮开肉绽,几乎死去。后来虽然勉强保住了性命,但是被发配到偏远的贵州龙场去当驿站的站长。去龙场赴任的路上,刘瑾还一路派人追杀,千钧一发之际,王阳明佯装跳江自尽才得以逃脱。
在逃离险境的路上,王阳明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泛海》,“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一切艰难险阻,在我看起来,就如天上漂浮的一朵朵白云,不应停滞于心中)”这样的诗句将其英勇无畏的大丈夫豪情显露无遗,令人敬仰!
王阳明的智慧,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这样一个明白人,他不会不清楚刘瑾的权势及他上书后的险恶处境,可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他还不顾个人之安危,勇敢上书。这正体现了其“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
【素材点拔】真正的勇者,总能在关键时刻不计个人安危,挺身而出。
龙场悟道
贵州龙场驿,荆棘丛生、人烟稀少,王阳明只好栖居山洞,亲手种粮种菜。经此一役,他对功名利禄不再挂怀。他凿了一副石椁,日夜澄默端坐其中,自誓:“吾惟俟命而巳!(一切听从命运的安排)”
一天深夜,一声大笑破空而出,打破了夜间山谷的宁静。王阳明从山洞狂奔而出,大呼:“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王阳明顿悟的“道”,是吾心之道,也就是说,我们的一切生命活动,包括感知外物、分辨善恶、判断推理,就在于我们具有一个“本心”。所以说,圣人之道原本就存于每个人心中。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就此诞生。
朱熹把世界分成两块,一块叫“理”,一块叫“欲”。他认为“理”存于万物中,但“理”有一大敌,那就是“欲”。所以“存天理”,就必须“去人欲”。而王阳明意识到:人之欲望,永远屹立于天地间,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泯灭。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破的是居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立的是以“人”为中心,主张人性的自由和解放,把“人”从传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素材点拔】欲望、情感、好恶都是人性,只有尊重欲望,正视人性,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知行合一
1516年,王阳明奉命巡抚赣闽湘粤四省交界地。为何把他派往这样一个独特的地带?因为这四省交界的山区,盛产一种特产——土匪。上任后,王阳明奇计百出,猖獗数十年的山民暴乱,竟在两年内被王阳明彻底平息。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要确保一方长治久安,必须注重教化,以正人心。于是王阳明一边剿匪,一边兴办学校和书院,讲授心学,所巡抚之地,民风遂焕然一新。
在剿匪与讲学中,王阳明意识到:懂得“理”很重要,但实际运用也很重要。于是,他提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理论——“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就是说:“你明白了一个道理,就应去付诸实践。实践符合这个道理,那‘知’就是真知。若实践与道理相悖,那‘知’就不是真知。”
“知行合一”理论,后世影响了东亚无数豪杰。2009年以来,习近平就数次提及“知行合一”。
【素材点拔】把思想付诸行动,思想才有意义。
[关注公众号“作文素材吧”,可下载电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