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维钧:民国外交第一人
导语
顾维钧,1888年出生于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近现代著名外交家。
顾维钧年少时期,正值清末政治动荡,经济衰退。他知道“中国每次和列强打交道,都以失败告终”, 感到“这是令人最厌恶、最灰心、最沮丧的”,立志要报效祖国。
1904年,顾维钧赴美留学,以适应中国“处理好外交关系方面”的需要;1905年,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学习国际法、外交学;1912年回国后,顾维钧开始在外交领域崭露头角。后来他在列强面前展示出高超的外交技巧,数次力挽狂澜,维护国家利益,成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一抹难得的亮色。
智斗“二十一条”
保卫领土完整,是他高于一切的外交准则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各国无暇东顾的时候,企图迫使袁世凯政府签订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袁世凯等人经过激烈讨论决定先按兵不动,一来避免引起国内民愤,二来害怕惹恼日本。
时任外交部英文秘书的顾维钧认为,中国保护自己的唯一手段是争取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支持,于是他把有关“二十一条”的消息透露给美国驻华大使芮恩施。此后英、法、美等国全都知晓了此事,美国报纸的相关报道被国内报纸翻译成中文全文刊发。一时间,不仅美英诸国找到北京政府了解相关情况,国内舆论也难以平息。
最后,尽管日本逼迫中国签订了《民四条约》,但《民四条约》的内容已经和“二十一条”大相径庭。这一切,顾维钧功不可没。他不唯上,不畏强,凭一己之力,扭转了当时的外交局面,手段之高,功力之深,令人敬佩。
素材点拨:
有人看来,顾维钧未经允许将“二十一条”泄密给英美等国,违反了外交家的职业操守。但顾维钧清楚地知道,保卫国家领土完整是一切行事的底线,如果自己连一个公民应有义务都无法尽到,那么大谈职业操守则既可笑又可悲。此则素材适用于“公民义务”“不畏强权”“只可智取,不可力敌”等写作话题。
雄辩于巴黎和会
坚守民族气节,是他不可动摇的做人信念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日本在五个大国的“十人会”上提出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应直接由日本继承。顾维钧在会议现场愤然表示,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是东方的圣地。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听完顾维钧掷地有声的声明,难得地一齐走上前握住他的手,称他为中国的“青年外交家”。在顾维钧的极力推动下,中国代表团顺应民意,拒签和约,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尊严,也打破了近代中国与列强交涉中“始争终止”的惯例。这是中国近代史以来,中国第一次向西方列强说“不”,可谓是意义非凡。
素材点拨: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的一番激情演讲,让那些对中国不怀好意的侵略者有所忌惮,同时也使外国代表团看到了他的民族气节。这份凛然大义的爱国之情,值得我们后辈仰望学习。此则素材适用于“尊严”“爱国”“民族气节”等写作话题。
起草、签订《联合国宪章》
恪行认真务实,是他矢志不渝的工作态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根据《大西洋宪章》,各国开始筹备建立联合国。在这个过程中,顾维钧采取一些比较务实的方法,基本接受英美已经讨论的方案,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出补充的方案,较好处理了中国的地位问题。顾维钧的灵活应对保障了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中国提出的三点补充意见后来都在旧金山会议中写入了《联合国宪章》。1945年6月26日顾维钧代表中国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素材点拨:
不管是《联合国宪章》的起草、讨论,还是到后期的补充、修订,无一不体现着顾维钧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正是基于这样的工作态度,国家才能放心地对他委以重任。此则素材适用于“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心细如发”等写作话题。
[关注公众号“作文素材吧”,可下载电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