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惨败,“章丘铁锅”爆红

发布时间:2018-03-07 有用:

0_4&3.jpg

《舌尖3》口碑崩塌

2012年,央视推出了一部现象级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播出后广受好评,引发轰动效应,“舌尖体”甚至成为红极一时的网络流行语。

今年大年初四,《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重返荧屏,观众对它满怀期待,收视率非常高。

然而,与极高的收视率相比,“舌尖3”的口碑却一路下滑。在豆瓣评分系统中,“舌尖1”获得9.3分,“舌尖2”获得8.4分,到了“舌尖3”,只得了一个4.1分,可谓口碑崩塌,惨淡收场。

“舌尖3”没有俘获“吃货们”的心,而是沦为了一场“吐槽大会”。

网友们给它总结出很多问题:煽情过重、美食无味、剪辑太乱、常识错误……

节目播出后不断有观众为其纠错,比如:作为中国传统鲈鱼出镜的其实是美国大口黑鲈;云南石锅并非起源云南;豫西并无拜大厨一说;以“水盆羊肉”出名的城市其实是渭南而非西安……

这些散见于各集中的常识性问题,让观众对本季制作的严谨和主创的用心程度打了个问号。

更为严重的是,片中部分内容还在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给人以误导。比如第3集中出现的“自制中药口红”,姑且不说口红与美食有何关系,单是宣传这种未经正规研发和卫生检验的“三无产品”,本身就是原则性的错误,制作方的出发点令人费解。

《舌尖上的中国》前两季大获成功,对于第三季制作团队来说,这既是一个优势也是一个挑战。优势在于“舌尖”已成为一个知名IP,具备了强大的观众基础;挑战在于起点太高,只有在前两季的水平上有所超越和创新才能得到观众认可。

然而,无论从内容把控还是制作水准上来说,《舌尖3》都明显逊色于前两季,其口碑滑坡就是必然结局了。

素材解读

做节目和做美食一样,需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去投入。只有秉持着工匠精神,沉下心来精雕细琢,才可能打造出受人认可的口碑和品牌。

然而,总有人抵不住金钱、名利的诱惑,想趁着势头多赚一笔,结果因粗制滥造而砸了品牌,丢了人心。

现在国家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相关话题也经常出现在作文题目中,《舌尖3》正好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

“章丘铁锅”一夜爆红

虽然“舌尖3”惨遭吐槽,但它却实实在在地捧红了一口锅——章丘铁锅。

“舌尖3”第一集专门讲烹饪器具,其中包括“章丘铁锅”,节目播出刚过几十分钟,“章丘铁锅”网店的2000余口库存锅悉数卖光,后续又收到10万口左右的订单。

一时间,洛阳纸贵、章丘无锅。

“三万六千锤,少了不行,没有这个功夫出不了这个产品,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

83岁的章丘铁匠王立芳,言语间透着手工匠人的朴实和执拗。正是这种朴实和执拗,成就了各行各业的大国工匠,成就了“章丘无锅”的当代传奇。

铁锅一夜爆红之后,生产方的态度也颇值得我们寻思。

2月22日晚,章丘铁锅天猫旗舰店发布声明:“手工铁锅完全不可能快速走量”、“章丘无锅,请大家理性消费”。

面对海量订单,铁锅传承人不仅一单未接,还呼吁大家等热度过去后再慢慢购买,不要让传统技艺染上过多的金钱味道。

在巨大的金钱诱惑面前,铁锅传承人果断选择了拒绝。这种做法出乎众人意料之外,仔细想来却在情理之中。因为不功利、不浮躁的踏实心态,正是工匠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素材解读

“章丘铁锅”一夜爆红,《舌尖3》功不可没,但是铁锅的优良品质,以及其中蕴藏着的工匠精神,才是其受人热捧的根本原因。

纵观全世界所有受人喜爱的经典产品,从苹果手机到瑞士手表,它们固然是工业化的典型代表,却无不沿袭着精耕细作、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

对传统手艺的推崇,绝不意味着我们要退回到过去的生活中去,而是要把精益求精、钻研细节的精气神提取出来,注入到今天的商品生产和服务中去。

这样的古今融合,对于正在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的中国经济,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说《舌尖3》惨败是“工匠精神”的反面案例,那么它捧红的“章丘铁锅”却是一个有力的正面论据。

[关注公众号“作文素材吧”,可下载电子文档]

作文素材吧 www.zwsc8.com

适用主题

相关素材
官方公众号“作文素材吧
微信搜索并添加关注
热点素材即时推送  海量素材随手查询
关于网站         站内导航         服务条款
ICP14007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