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论法”让任务驱动型作文更有力
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背景下,怎样才能把一个论题阐述深刻透彻呢?许多同学无从下手,所写的文章老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得分不高。在此,介绍“驳论法”,帮你写出更加深刻、有力的好作文。
驳论,是议论文写作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文往往破中有立,边破边立,即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鲁迅最擅长写驳论文,如著名的《拿来主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驳论的整体思路
驳论的整体思路是“巧设反方,逐层反驳”。
“巧设反方”就是在正面论述的基础之上,提出有可能出现的反方观点,尽力预设,尽力设全,以体现你思维的周密性。有的任务型作文,如果其中存有争议的多方看法,可选择其中一方立意,然后,通过批驳其它方观点来达到证明己方观点的目的。
“逐层反驳”就是针对预设的反方观点,从其表面的错误到深层的思想根源,用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逐步反驳,让它站不住脚,从而使自己的观点有理有力。
例如:
论点:学校对于贫困生的资格认定一定要实地调查,多方取证。
巧设反方:
也许有人会说:“贫困生的资格认定有什么难呢?让他们上交“低保证”或有村、乡镇和县民政局盖印的证明不就行了。”
逐层反驳:
让上交“低保证”和各级盖印的证明,固然可以杜绝一些平民百姓的弄虚作假,但是,却无法杜绝一些特权人物的弄虚作假。
网上看过一个报道,某地基层民政部门作风混乱,其干部职工的多数亲戚都是吃救济的低保户,其中不乏高收入的富裕家庭。
在学校,有的同学为了逃避学习,会到医院托人开假的诊断建议书,以便请假回家。
中国是个人情泛滥的国度,什么事情都讲人情世故,因此,不少人为了点滴利益,不惜玩转各种人情关系,千方百计搞到各类虚假的东西,让主管部门防不胜防,难以甄别。
所以,在认定各类资格的时候,除了上交各种材料外,还需进行各种实地的调查取证工作,以确保真实性和有效性。
驳论的五个步骤
常见的驳论一般有如下五个步骤:
步骤一:
根据自己提出的论点内涵,设想并提出现实中人们可能提出的与你相反的看法。(也许,有人会认为……)
步骤二:
让步肯定错误观点中的表面合理之处。(诚然,固然,的确……)
步骤三:
指出观点的错误本质。(然而,根据……就断定……却是夸夸其谈的或以偏概全的。)
步骤四:
举事实或道理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错误性。(当……时,当……时,我们还能……吗?)
步骤五:
得出正面结论。
例如:
论点:莫以功利论物之价值。
步骤一:也许有人会认为,行事若不以有用为目的,那么行事的价值又在哪里?
步骤二:的确,任何行为都要有实际的用处,有用的判断也为人们行事提供不竭的动力。韩愈就曾在古文运动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
步骤三:但,若就此认为功利得失是“有用”的全部内涵,那无疑将陷入片面功利主义的泥淖而不可自拔。
步骤四:无论是食不果腹时代的泰勒斯执着地仰望星空,还是风雨如晦之时鲁迅不合时宜的弃医从文。
步骤五:都深刻说明那些与功利得失无关的“无用”之举,恰恰是每一次文明进步的有用之光。
驳论的三个角度
反驳对方时,可以从论点、论据、推理过程这三个角度入手。
例如:
有人说“金钱是万能的,因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你认可这种观点吗?
驳论点:
有人说,金钱是万能的。的确,金钱在人们的生活中总是表现为无所不能,似乎可以买到物质世界的大部分东西。但是,金钱能买到知识吗?金钱能买到感情与爱情吗?金钱能买到时间吗?金钱能买到生命吗?……可见,“金钱是万能的”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武断的。
驳论据:
“有钱能使鬼推磨”虽然告诉我们金钱的无所不能和巨大威力,甚至连鬼都能买通。但它毕竟只是一句民间俗语,民间俗语只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凭经验总结而出,并没有科学的依据。用没有科学依据的东西作为论据,其证明的观点当然也就不可信。
驳推理过程:
有人说,金钱是万能的,因为人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种论断乍看似乎无懈可击,金钱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无所不能威力巨大,甚至连鬼都能买通。然而,仅凭一句夸张的俗语就推断出“金钱是万能的”,无疑是偏激的。民间俗语本没有科学的依据,是有缺陷的。再拿它来证明另一个观点,这样的推理过程更不经推敲,因此,这个论断无论是论据还是因果推理都是站不住脚的。
范文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你对上述材料有何感想与看法?请就其中一个角度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与看法。不脱离材料内容与内涵,题目自拟。
做人如水,将失自我
既要突显别人的优点,又要包容别人的缺点;既要做绿叶,又要做“丑角”。整个的就是要处处为人着想,设身处地,压根儿没一点儿想到自己。这种忘我无我的如水品质,本是做人的真谛,应该能获得较大的业绩。然而,只是如果过了头,迟早终将失去自我。
肯定赞赏别人的优点,是人际交往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但逢人便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概说好话,过了头,就显得虚伪,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吹捧。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就是说这种花言巧语的人,这种人是极少仁慈仁爱的。长久养成这种习惯,就会变成一种性格;再久之,就会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至于自己有没有优缺点就更加迷失了。父母一味表扬孩子,孩子的尾巴就翘上了天,父母更加束手无策,迷失了自我;老师逢学生都说十分聪明,过了头,世界就没有“愚笨”一说了;结果,学生并没有都学好,于是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渐渐也容易失去自我。
在生活中,掩盖庇护别人的缺点,本是一种宽容与大度,能获得别人的感恩。但是过了头,就很容易让自己陷入惆怅迷失的境地。唐代名臣吕元膺一次跟隐士朋友下棋,因文件多,就边下棋边批文件,棋友趁机偷换了棋子而取胜,元膺看在眼里却不予揭穿。第二天,还若无其事地赠送厚礼辞去这位隐士。他包容别人太过头了,虽然给别人留了极大的颜面,但自己却一生也没有放下,那种纠结,那种迷失,直到临终才说,并惆怅而死,这不是迷失自我是什么?
绿叶衬托鲜花,本是自然界的绝配。总是做绿叶,一味为了鲜花而生,最终人们肯定只记住了花的美丽,至于叶子,只能飘然而逝,沉入大地,腐朽成泥,没了自己。在人生事业中,一味顾及别人的脸面,别人的利益,自己就会缩手缩脚,不敢放心大胆地干。一项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因为别人而放弃,哪有自己的主张啊!这种人一生肯定一事无成,到最后,恐连自己是怎么度过此生的都迷糊不清了。
做丑角,能博得别人一笑,也是无可非议的。只是如果为了迎合别人而任意践踏自己的尊严,那就大可不必了。这样做,比前面几种更加无我失我。
所以,做人如水不能过头。
总想做得更好,一味模仿别人,就会失去个人魅力,失去自己原本的性格。如“邯郸”,如“东施”,如“左思”。
恋爱中的青年,过分在乎对方,总为对方着想,就会失去平衡,如“剃头挑子”,陷爱情于不健康之地,最后,一方必然失去自我。
太过爱一个人或一件东西,也往往容易无我。如“房奴”,如“孩奴”,如“钱奴”。
做人如水,是人生很高的境界。但如果在某一方面走过了头,必然过犹不及,物极必反,非常容易陷入失去自我,难以自拔的深渊。
让我们把握好做人处事的“度”,去迎接光明美好的生活吧!
【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是在本不好“反弹琵琶”的主题上,作者强硬“弹”出:将失自我。并采用中学生近乎不敢用的“驳”的论证方法,对材料中四种情况进行适度的反驳,再让自己的论点站立。批驳成章,不可多得。
[关注公众号“作文素材吧”,可下载电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