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管、鲍、齐桓公你选谁?

浏览次数:
有用:

原题呈现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今年全国Ⅰ卷的作文题目超出了多数人的想象。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与时代结合较紧密,无论是所给材料还是内在主题,大都紧跟时代步伐,贴近时代精神。

但今年的题目却风格突变,所给材料出自历史典故,包含的主题也没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这样的题目显得很新颖,但也有人感觉猝不及防,因为这与平时训练的作文话题相去较远。

可见,备战高考作文,还是要老老实实地训练写作技能,一点一滴地积累写作素材,押题之类的捷径不太靠得住。

尽管题目所给材料不具有时代特性,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宗旨不会变。

无论是写齐桓公,还是写管仲和鲍叔,都应当围绕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来写,也就是要写他们人格、品德中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地方。

具体分析一下。

如果写齐恒公,从所给材料来看,他的人格亮点在于胸怀宽广、任人唯贤,能不计前嫌地启用曾经谋害过自己的管仲,最终成就霸业。

如果写鲍叔,他的人格亮点也很明显,虚怀若谷、知人善任,一心为国家举荐贤能,而自己却甘居人下。

本题中最不好写的其实是管仲,他的主要魅力在于才能出众,在他的治理下齐国国富兵强,终于称霸诸侯。

但是所给材料中并无这方面的具体事例,而且“才能出众”很难成为一个独立的作文话题。

当然,管仲并不是绝对不能写。

他能够顺应时势,在公子纠失败后转而辅佐齐恒公,从而实现了个人抱负,同时也为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

从这个角度切入,可以围绕“顺应时势”、“适应能力”来谈自己的感想,这也是一个正确的立意。

但是这个立意写起来难度相对较大,对考生的思维深度、知识广度、说理能力要求较高。

如果能把这个立意写好,那就是独辟蹊径的考场佳作,让我们期待着这样的佳作出现。

此外,题目指定的写作任务是一篇发言稿,因此,起首处要有一定的问候语。

发言的场景是班级读书会,作文的语气和内容都应与这个场景相适应。

写作示范

下面是素材君的两篇下水文,第一篇写的是齐桓公,第二篇写的是管仲。都是即兴之作,疏漏在所难免,仅供大家做个参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下面我来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在这则材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齐桓公。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的胸怀让我深感敬佩。他的成功证明了一个道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试想,如果齐桓公是一个睚眦必报的小人,在夺位成功之后,必然会把管仲除之而后快。这样一来,固然是实现了快意恩仇,但是齐国能否富国强兵,恐怕就要打上一个问号,春秋霸主的排行榜上,也就未必会有齐桓公的名字。正是齐桓公包容异己、任人唯贤的大胸怀,给了管仲施展才能的舞台,最终才让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诸侯争霸的年代早已远去,但是宽广的胸怀永远是一种值得学习的精神品质。

态度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曾国藩有句名言,“谋大事者首重格局。”一个心胸狭小的人,他的心思必然被眼前的名利纷争所羁绊,他的视线很难越过当下,投向长远。如此一来,蝇营狗苟就足以耗尽一生,怎可能成就大的业绩。一个人只有打开心胸,定位于高远,放眼于未来,才能不为当下所囿,不受名利所惑,最终成就一番大事业。

俗话说,容人者方能为他人所容。有容人雅量的人,必然有更多的朋友,做事也会得到更多的助力,自然更容易取得成功。和齐桓公同为春秋五霸的秦穆公,也有一则宽以待人的故事。当年秦宫中曾经丢失了一批名贵的战马,破案之后,发现盗马贼是一群饥饿的百姓,盗马是为了吃肉充饥。穆公心生怜悯,不仅没有处罚他们,还赐给他们美酒,就着马肉饱餐了一顿。数年之后,穆公率兵与晋国作战,兵败被围,危急关头杀出一队百姓,不仅救出穆公,还帮秦军转败为胜。这些百姓正是当年被穆公宽恕的盗马人。齐桓公也好,秦穆公也罢,他们都能靠着宽广的胸怀,凝聚更多的力量,最终成就自己的伟业。容纳江河,才能成就大海,容纳异己,才能成就自己。

人生路上,与他人发生摩擦在所难免,如果事事锱铢必较,时时不能释怀,必然会越走越沉重,越走越吃力。而当我们拥有一个宽容的心态,能在心底里原谅他人时,自己也会有如释重负的轻松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总之,宽广的胸怀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心情、更多的朋友,也能帮我们树立更高远的目标,做出更伟大的业绩。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我们向齐桓公学习,以大胸怀拥抱大世界,以大格局成就大业绩。

《应时而变,初心不变》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从这则材料中,大家看到了齐桓公的包容、鲍叔的无私、管仲的过人才能,但是在我看来,材料中还隐含着一条重要的人生哲理,正是因为它,故事的结局才能这样精彩而圆满。这条哲理就是:做人应懂得顺应时势、适度妥协。

管仲最初是公子纠的人,事败之后,才在鲍叔的举荐下改投公子小白。可以想像的到,在崇尚节义的春秋时代,他的这一选择必定饱受诟病。从管仲的前后所为来看,他不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那么在夺位事败之后,他为何没有自杀以成就令名,反而忍辱偷生,改换门庭?合理的解释只有一种,他认为自己的才能尚未施展,抱负尚未实现,不能轻易言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有句名言,“不成熟的男人,愿意为了事业英勇地死去,成熟的男人,愿意为了事业卑贱地活着。”管仲无疑属于后者。

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从来都是困难重重,一个人要想实现远大的抱负,必须学会顺应时势、适度妥协。正如《古兰经》里所言,“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当外界环境无法改变时,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去主动适应环境。试想一下,如果管仲抱着对公子纠的忠义慷慨赴死,那么历史上无非是多了一个类似于专诸、豫让的死士,但是齐国的国富民强却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春秋首霸、管鲍之交这样的风云际会也就无从谈起。正因为懂得顺应时势、适度妥协,管仲才能绝处逢生,最终在报效国家的同时实现了自我。

当然,顺应时势并不等同于见风使舵,适度妥协也并不等同于放弃原则。在一些无关大局的问题上顺势而为,属于明智之举;在事关原则的问题上妥协退让,就属于背信弃义。民族大义、善良与正义,这些触及底线的东西永远没有商量的余地。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都是齐国国君的合法继承人,无论忠于谁,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都没有变,无论辅佐谁,都是帮齐国富国强兵,都是为齐国百姓造福,所以管仲改换门庭并没有违背民族大义,并不会损伤他的一世英名。而另一位历史名人吴三桂,后世对他的评价就没有这么客气。他先是叛明降清,后又反清复明,所做所为都是从个人私利出发,置民族大义、百姓安危于不顾,所以,最终只能落得一个“遗臭万年”的骂名。可见,顺应时势的前提是坚持原则,随机应变的前提是初心不变。

最后,我要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我们既要学会应时而变,也要做到初心不变,只有这样才能乘风破浪,最终抵达理想的彼岸。

声明:图片摄影Art Lasovsky,授权基于Unsplash.com。

[关注公众号“作文素材吧”,可下载电子文档]

作文素材吧 www.zwsc8.com
栏目推荐
官方公众号“作文素材吧
微信搜索并添加关注
热点素材即时推送  海量素材随手查询
关于网站         站内导航         服务条款
ICP14007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