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篇,学写作丨汪曾祺《夏天》
原文赏读
《夏天》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娇声叫卖:“栀子花!白兰花!”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为上海长三堂子的“倌人”所喜,因为听说白兰花要到夜间枕上才格外地香。我觉得红“倌人”的枕上之花,不如船娘髻边花更为刺激。
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
“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巴根草,
绿茵茵。
唱个唱,
把狗听。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其臭无比,很难除净。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咶咶咶咶”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
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乘凉。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我们那里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梦乡。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载于一九九四年第六期《大家》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曾就读于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汪曾祺的写作涉及小说、散文、戏剧等多个领域,各领域内都有所建树,自成一家。
技巧学习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上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有人评价其“既有陶渊明文章的恬淡淳朴,又有魏晋文章的内在风骨,表现的是一种宁静的深邃。”
从上面这篇《夏天》,我们也可以窥见其风格之一二。
于我们学生党而言,从这篇文章中能学到什么写作技巧呢?
在素材君看来,值得学习、能够学习的地方至少有两点。
第一点,用平实的语言表达真切的感受。
在汪老的这篇《夏天》中,有两句话留给读者的印象最深,在网上流传也最广。
第一句,就是桅子花爆的那句“粗口”,第二句就是“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
桅子花那句直抒胸臆的表达,用语岂止平实,简直称得上粗俗,但恰恰是这种粗俗,贴合了桅子花“粗粗大大”的“性格”特点,因而显得既生动又传神。
描写西瓜那一句,最让素材君叹服的是最后七个字——“连眼睛都是凉的”。
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七个字,却让我们一下子身临其境般地感到了那种舒心的凉爽。
最准确、最生动的表达,往往不是华丽的词句,而是平淡质朴的文字。
用平实的文字进行生动的表达,这是我们学习写作应当追求的境界。即使一下很难达到,起码也应当以此为目标。
我们不能错把华而不实当成崇拜、模仿的对象。
那么,怎么才能用平实的文字写出新意、写出彩?
关键在于用心,用心观察生活,用心感知万物。这是提升写作水平的不二法门。
“连眼睛都是凉的”七个字谁都会写,那为什么人家想到了咱们却想不到?
因为人家比咱们用心,人家比咱们体会得细,琢磨得多。
要多在这方面下功夫,而不是在词藻堆砌上下功夫。
我们要学习的第二点是这篇文章的结尾。
文章从夏天的早晨开始,到夏天的夜晚结束,这种首尾呼应让读者有了一个完整的感受。
试想一下,如果写完夏天的花草、瓜果、昆虫之后,没有归结到美好的夏夜,是不是会有一种有头无尾的缺憾?
我们写作文也一样,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结尾处最好和起首处呼应一下。
首尾呼应,既能突出文章主题,又能让文章显得浑然一体。
这篇文章的结尾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戛然而止。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如果换我们来写,多半会用抒情的语句来表达一下对夏天的热爱和留恋,然后才能给文章画上句号。
但汪老偏偏没有这样做,在你没想到文章会结束的时候,它偏偏已经结束了。
正是这样一个意外,给了读者一种“言已尽,意无穷”的感觉。
让读者在放下文章的时候有几分钟的若有所思,这不正是一篇好文章的表现吗?
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学习这种“戛然而止”的技巧。
收尾处不进行评论或抒情,意完语完,不结为结,会让文章显得意味深长,含蓄蕴藉,发人深思。
当然,“戛然而止”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你的文章已经逻辑完整,表达充分。
声明:图片摄影ELSIE ZHONG,授权基于Unsplash.com,原文来自网络,仅用于作文学习,侵权即删。
[关注公众号“作文素材吧”,可下载电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