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第一个走遍故宫所有房间的人
人物聚焦
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正式退休。
单霁翔生于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2年起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他曾用5个月的时间,踏破20多双布鞋,走完了故宫的9000多间房屋。
他曾捧红《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豆瓣评分9.4的纪录片,人气甚至超过《琅琊榜》和《舌尖上的中国》。
他曾恶搞过明清帝王画像,故宫形象从此变成“萌贱网红”。仅靠卖文创产品,一年创收10亿元。
故宫长期以来开放区域只占30%,单霁翔上任以来,故宫开放面积已被拓展到80%以上。
2020年,故宫建成600周年,单霁翔的心愿是: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让“故宫”真正走向“故宫博物院”。
三道禁令
2012年1月,单霁翔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上任伊始,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摸清故宫的现状。
于是,他开始一间间房屋走访、察看。这一走就走了5个月,踏破布鞋20余双,他终于走遍故宫9000多间房屋。
自1420年紫禁城建成以来,走遍其中9371间房间的只有俩个人,那就是单霁翔和他的秘书。
他看到垃圾,亲自弯腰去捡;砖石缝里有烟头,他就亲手去抠。一年,他捡的烟头就有1000多个!弯腰俯身,是下属对单霁翔最鲜明的印象。
上任之初,曾有媒体记者抛出问题:新官上任,准备烧出什么样的三把火?单霁翔回答:一把火也没有,因为故宫的古建筑最怕的就是火。
单霁翔曾说,因为故宫太复杂,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平常说做一件事要‘万无一失’,我们是‘一失万无’。”
于是他下了三道禁令:禁烟、禁火、禁车。
为此,故宫强化了安全检查的规格和流程,在禁火的第一天,故宫共截下了8000多个打火机。
故宫有1500多名工作人员,每天800多辆私家车停在宫墙内。随着单霁翔的一道禁令,这些车通通停到了外面,他自己的车也不例外。
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是,法国前总统奥朗德来访,单霁翔命令保安将午门关起来,他自己站在门外迎接法国总统的到来,最终步行完成了接待。
自那以后,国际政要乘坐礼宾车参访故宫的惯例成为了历史。
素材点拔
因为高度的敬业精神,单霁翔走遍了故宫9000多间房屋;因为严谨的职业态度,单霁翔把法国总统的汽车拦在了午门外。
前几天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让全人类痛惜,这时,我们对单霁翔铁面无私的禁令更加理解,同时为故宫曾拥有这样一位严谨、敬业的看门人而深感欣慰。
“网红”院长
一直以来,故宫给人的印象是古老、庄严,甚至“高冷”。虽然它有着异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大家总感觉它高高在上,难以亲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它大都敬而远之。
“如何让久经沧桑的紫禁城永葆生机?”这也是单霁翔上任后常常思索的一个问题。
他决定转变思维,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来推广故宫文化。
首先是开发独具个性的文创产品。从2014年起,诸如“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故宫行李牌、“冷宫”冰箱贴等文创产品陆续走红,故宫口红甚至卖到断货。
到2017年底,故宫文创产品已经突破了一万种,2016年的销售额就已超过10亿元。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播出,并迅速走红,为这部纪录片“打call”的大都是年轻人。
该片的豆瓣评分高达9.4,超过《琅琊榜》和《舌尖上的中国》。受影片影响,当年有15000人报名,希望来故宫修文物。
为了跟上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故宫还精心制作8款APP,它们深受用户喜爱,有的甚至还获得了设计大奖。
“紫禁城里过大年”、“紫禁城上元之夜”等活动,更是让公众零距离体验到了皇宫内的生活。
如今的故宫不再“高冷”,它正以年轻、时尚、亲和的姿态呈现于世人面前,甚至成为了一枚受人热捧的“网红”。
同样成为网红的还有单霁翔本人,这位故宫“看门人”既有严谨、庄重的一面,也有风趣和“萌”的一面。很大程度上,是他定义了故宫的表情和面孔。
故宫的新面孔赢得了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亲近和认可,这就意味着传统文化得到了最好的传承。
素材点拔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故宫的“网红”之路,就是对传统文化最典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统文化变得好看、好听、好懂,让它们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最爱,就是对它们最好的传承和发扬!
[关注公众号“作文素材吧”,可下载电子文档]